從「一個人的空間」到「我們倆的家」:同居的情侶如何整理收納才不會吵架?

2025 年 2 月 25 日
一對情侶在客廳沙發上放鬆,一人閱讀電子書,另一人靠著對方,享受舒適的家居時光。

單身自由 vs. 共同生活:居家整理方式的轉變

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感覺——回到家後看到散落一地的衣物、桌上堆滿的文件和雜物,心情瞬間低落?又或者,你在單身時期過得悠然自得,但當開始與另一半同居後,家裡的物品變成了爭吵的導火線?其實,居家整理不只是「啊不就是動起來收拾收拾是有問題嗎?」這麼簡單,而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關鍵。單身與同居的整理方式不同,掌握正確的方法,才能讓生活更順暢!


單身時期的物品整理重心:享受自由但不雜亂

你的空間,你個人的規則

單身時期,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完全的自主權,你的房間可以是你說了算。但這並不表示可以無限制地囤積物品,否則時間久了,你每次翻找東西,可能會發現幾年前的舊筆記本、已經過期的優惠券,甚至是小時候的紀念品。

建立有效整理習慣的方法:

  • 一進門就歸位:鑰匙、包包、外套有固定擺放的地方,避免每天花時間翻箱倒櫃找東西。
  • 固定清理週期:每個月或每季設定一個時間,檢視哪些物品已經不需要,該捨棄的就放手吧!
  • 物品分類法:將物品分為「經常使用」、「偶爾使用」和「幾乎沒用過」三類,將不常用的東西收納起來,讓視線範圍內保持清爽。
分類使用頻率例子
經常使用每週 5 次以上手機、錢包、牙刷
偶爾使用每週 1-2 次運動鞋、特殊飲料杯、Switch
幾乎沒用過半年用不到2次假日行李箱、露營用品
極簡現代風格的臥室兼辦公區,白色書桌搭配 iMac 電腦,窗邊擺放黑色紐約風格抱枕。

「怦然心動」還是「囤積無用」?

近藤麻理惠的「怦然心動整理法」主張只留下讓自己快樂的物品,但有些朋友可能會想說:「我的每樣東西都讓我快樂啊!」(編按:這句話就是不想斷捨離的藉口!)。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在猶豫到底該不該丟棄一樣東西,可以試試這個方法:

  • 倒數計時法:如果某樣東西超過半年沒有使用,請認真考慮它的去留。
  • 照片留念法:對於有紀念價值但不實用的物品,拍張照片存檔,之後再整理它的去處。厝編的做法則是為它們拍照之後,上傳至 Pinterest 網站中整理起來, 這樣一來,隨時都可以「看到」它們,而不會覺得東西收起來或送出去後就「原地消失」了。
  • 極限測試法:想像搬家時,你願意為這個物品額外付出搬運的力氣嗎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可能是該放手的時候了。
年輕女子坐在陽光明亮的房間中,整理衣物與回憶物品,展現整理術的過程。

小貼士:怦然心動整理法是什麼

怦然心動整理法(KonMari Method)是一種極具影響力的整理哲學,由近藤麻理惠(Marie Kondo)提出,核心概念是只留下讓自己感到「怦然心動」的物品,並按照特定的順序(衣物 → 書籍 → 文件 → 小物品 → 具紀念價值的物品)來整理,讓家中物品變得井然有序。

透過這種方法,人們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囤積,也能透過整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,專注於真正重要的物品與它們所帶來價值。

女子躺在沙發上使用筆記型電腦,觀看與收納整理相關的內容,提升居家生活品質。

詳細請看 KonMari 官方網站


同居時期的物品整理重心:從「一人任性的空間」變成「我們倆的家」

兩個人的東西,如何放進一個家中?

進入同居階段後,整理的挑戰度大幅提升。因為這時候,不只是你的東西,還多了一個人——他的東西、他的習慣、他的「不准動我重要東西」的執念。這個時候,整理的重點在於「整合彼此想法」,而非單方面的要求對方配合或改變。

如何讓物品融合,而不變成「東西堆積比感情還多」的狀態?

  • 列出「重複物品清單」:同居前,你可能有一組餐具,他也有一組餐具,但你們真的需要 20 個盤子嗎?先整理出雙方的重複品,決定哪些該保留,哪些可以賣掉或送人。
  • 明確分區,尊重彼此空間:設定個人空間和共享空間,例如:「這個櫃子是你的,我不會亂動」、「這一區是放共用物品的地方」,這樣能減少摩擦。
  • 制定「整理共識」:清潔標準不一,可能會導致「某人」覺得家裡還很乾淨,另一人卻已經忍無可忍。因此,事先約定好整理規則,例如:「每天至少清理一次餐桌」、「衣服不可以亂丟」。
整齊有序的衣櫥,衣服、鞋子、吉他等物品擺放得當,展現高效收納的理想範例。

避免「整理分手」!如何讓整理變成感情加分項?

根據許多同居經驗談,「居家整理」往往是吵架的導火線之一。「你的東西怎麼又亂放!」、「為什麼這個不收好?」、「這明明是垃圾,為什麼還要留?」……這些對話是不是有點熟悉?

為了避免因為「整理東西」而吵架,可以試試以下方法:

  • 溝通而非指責:與其說「你怎麼這麼亂」,不如說「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怎麼整理得更順手嗎?」。
  • 制定清理時間:每週安排一天一起整理家裡,搭配輕鬆的音樂,讓整理變成生活中的小樂趣,而不是一種勞力負擔。
  • 共同建立整理習慣:找到雙方都能接受並擅長的整理方式,例如一個人負責廚房,一個人負責客廳,各自負責自己的區域。
年輕情侶在房間中,男子憂心忡忡地坐在床上,女子則坐在床上


從一人到兩人共同生活,「如何整理與溝通」是一起同居幸福的關鍵

單身與同居的整理方式有所不同,但最重要的是:整理不只是「讓家變乾淨」,更是讓生活更有秩序、更輕鬆愉快的過程。在單身時期,你就可以有準備地培養起整理習慣,讓空間舒適自在;進入同居或新婚階段,則需要學習與另一半協調,創造一個雙方都能放鬆的空間。無論是獨自生活,還是與人共住,找到適合每個階段不同的整理方式與重點,才能真正提升幸福感。